English

《张骞》圆了我的电影梦

1998-01-21 来源:光明日报 王星军 我有话说

我的童年、少年时光,是电影给了我无限的遐想,甚至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,从始至终我在追求。而《张骞》又是我今天真正从事电影工作之后所酷爱的题材影片。经过近3年的日日追求和全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,影片在新年伊始终于将要与观众见面了。3年来,泪水和微笑参半,其中的沉重多于轻松和欢笑……

张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,同时,也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张骞奉命出使,寻找西域的大月氏国,发现了辽阔的西域疆域,从而开拓了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洲、全长7000多公里、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——“长安—古罗马”,把自古互相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联系了起来,促进了中国人民同西方各国人民的经济和文化交流。

难忘的1995年、1996年的除夕和大年初一,当人们正在合家欢聚的日子,我却在天津经济联合大厦的打字间里度过的。当初一早晨9点,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买菜时,才知道所有的商店都停业了,只好到火车站买了一盒饺子。面对“嗖嗖”的西北风,面对鞭炮和过年走访的行人,我没有觉得苦,满脑子都是张骞的西域之行,忘掉了冷、忘掉了倦意。张骞的梦,也使我在发高烧时硬撑起来,头重脚轻的去拿工作剧本。

这部戏的拍摄,全组吃了不少苦,跑遍了大半个中国。在新疆拍摄时,制片组同志凌晨两点起来烧开水,发动汽车,剧组夜里10点多才回到驻地,饭菜已经冰凉。有时车坏在路上,在这海拔3000米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人烟稀少,我们只得在前不着村、后不着店的马路上等到天亮。水井的抽水机坏了,只有到屋后的冰河中打水,那水刺骨刺脸。每天早晨6点吃个花卷和咸菜出去,到下午3点多午饭还未送到,马、骆驼、群众演员都饿得直叫,我只能用不停地拍戏来搪塞。这部戏的外景地,草原、沙漠、戈壁、匈奴、汉朝、西域、民间、宫廷都有,我们该吃的苦都吃尽了,可能是拍3部戏的工作量。

有一天,突然夜里刮起了大风,招待所用塑料布蒙的窗户劈里啪啦响个不停,直到凌晨风势仍然强劲,我曾6次起床拉开门观察天气情况。因为天气的突然变化会直接影响到100公里以外的匈奴大帐戏的拍摄,如果天阴来一场雪,这部戏就完了,剧组花了5万多元,在远有雪山,近有黑山,下有金色草原上搭制的大帐景色就没有了。第二天一早,我去找制片商量抢拍军臣大帐的戏,制片告诉我没有汽油了,晚饭送不了,就别去了。我说,今天必须拍完。到了现场,我拿了100元让剧务去买80个馕,再买一些牛奶烧奶茶。因这里是山口,在野外拍戏,天气又冷,结果剧务牛奶没有买到,大家就吃几口硬馕,喝点茶水,拍了整整一昼夜的戏。早晨8点多,军臣大帐内外景的戏刚拍完,大家正在收拾材料,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,大家惊呆了,天哪,如果夜里不拍完,这些戏就得一年以后再来拍了。望着满天飞舞的雪花,望着全组在山下抢运服装、道具,我的眼睛湿润了。

迷人的梦,缠绕的梦,苦苦不愿惊醒的电影之梦,总是令人魂牵梦绕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